资讯详情


媒体关注 | 让“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永驻 ——市国资委2024年“政府开放周”活动走进赣江南昌枢纽施工现场

发布时间:

2024-10-28 15:38

赣江南昌枢纽(主支)船闸

 

10月25日,南昌市国资委2024年“政府开放周”活动第四站——“身边的双一号工程”主题活动在赣江南昌枢纽施工现场举行,10余名政协委员、媒体代表、市民代表受邀来到现场了解工程背景、项目布局、建设意义等,近距离感受工程的壮丽,以及建设者们的奋斗精神。

 

赣江南昌枢纽是南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利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世纪工程,对保障我市供水安全、农业灌溉,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提升通航能力、彰显城市品位和水文化底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赣江南昌枢纽(主支)泄水闸平台,放眼望去,整个工程的壮观景象让代表们惊叹不已。泄水闸设计精巧的巨大闸门如同钢铁长城般屹立在河道上,目前部分闸门正处于泄水状态,汹涌的江水如同巨龙般奔腾而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代表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震撼人心的瞬间。他们有的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有的互相交流感受,对赣江南昌枢纽工程的建设表示由衷赞叹。

 

市民代表彦妮说:“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如此磅礴的泄水场景,真是太震撼了!我深刻感受到了水利工程对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性,必须为建设者们点赞。”

 

随后,大家登上赣江南昌枢纽(主支)交通桥,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赣江上,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货船缓缓驶向船闸。随着巨大的人字闸门缓缓打开,在下游闸门口等候的船只有序驶入。待货船完全驶入船闸后,下游人字闸门关闭并开始充水,船闸内的水位逐渐上升,与上游水位持平后,通往上游的人字门缓缓开启,货船成功进入上游赣江航道。

 

“船闸人字门有什么特点呢”“我发现了好几种不同的闸门,这样设计是有什么讲究吗”“目前通航能力如何”……代表们热情高涨,对工程的亮点、进展、意义充满好奇。

 

据赣江南昌枢纽(主支)项目经理李三龙介绍,该工程金属结构闸门数量多、种类全,闸门单体重,形体尺寸远超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同类水利工程设备,合计工程量3万余吨,包含浮箱式检修门、浮船式工作门、下卧式弧形闸门、叠梁门、桁架门、人字门、平面滑动门等。 

 

南昌赣江枢纽(主支)船闸自今年8月通航以来,实行“五班三运转”模式,常态化提供24小时不间断过闸服务,全力疏导待闸船舶。“赣江通航中心会及时发布枢纽流量水情信息、船舶过闸排档计划,使船民及时准确了解航区实际水位流量及过闸闸次、时间,便于船企、船民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目前,船闸日均过船在120艘以上。”李三龙说,随着船闸的正式通航,进一步提升了水路运输通航能力,有效助力江西水运高质量发展,为沿江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对振兴赣鄱千年黄金水道具有重大意义。

 

市政协委员、南昌市人民医院病案室副主任樊红敏一直很关注赣江南昌枢纽建设情况。一路上,她听得仔细、问得详细,对该工程“四纵三横”水系架构、建设背景意义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通过兴建赣江南昌枢纽,不仅能够解决南昌枯水期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提高区域通航运输能力,还能丰富区域水文化,提升区域水景观,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将永驻英雄城。”樊红敏表示。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赣江南昌枢纽(主支)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二期围堰已合龙,正在进行二期横向围堰防渗墙施工;赣江南昌枢纽北支、中支、南支均已基本完工,正进行管理用房绿化工程施工。此外,赣江南昌枢纽于今年9月实现初期蓄水试运行,目前已进入蓄水调控期,水位稳定在15.5米(黄海高程)左右,提前发挥了工程效益。

 

 来源:南昌日报

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